景德鎮
景德鎮素享「瓷都」美譽,位於江西省東北部,昌江之南,古稱昌南鎮,因其所產的優質高嶺土製出的瓷器瑩白潤麗,為歷代皇帝所鍾愛。宋代真宗的皇帝徵為御用瓷器,並賜以其年號「景德」為名,景德鎮一名便沿用至今。英語的瓷器一字 - China,便是昌南的音譯所得來,更把中國稱為瓷國。景德鎮製瓷可追溯至漢代而盛於唐,宋代以白瓷及青瓷最為著名,元明兩朝的青花啟始了彩瓷的製作,以至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盛世,瓷器更美崙美奐,無論是單色釉或混合彩,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,達登峰造極,古今無出其右之境。
粉彩
「粉彩」 也稱「軟彩」 ,康熙年代所創,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,以繪畫的手法繪上,由於不同色彩的顏料施於玻璃白料後,會有一種粉柔色潤的感覺,故名「粉彩」。扒花與粉彩的結合,更有珠聯璧合之妙,稱為「軋道粉彩」。
扒花
「扒花」 或「耙花」, 是景德鎮藝人愛用的稱謂,又稱「軋道」和「雕地」,創自乾隆年,宮中稱之為「錦上添花」。是先在白胎塗上一層均勻的色料,再以一狀若繡花針的工具在色料上拔劃出細緻的鳳尾紋,再配以花鳥、山水、圖案等圖飾而成。這種嚴格要求神凝氣靜、心注手應、一絲不亂的工藝,繼承者現已無幾。
珐琅彩
「琺瑯彩」的學名是「瓷胎畫琺瑯」, 相傳由一胡姓的製瓷人所創,故又稱「古月軒」, 來自法國和比利時的琺瑯彩,早年用於金屬胎琺瑯器,即景泰藍,康熙年代將畫琺瑯的技巧用在瓷胎上,結果製作出這精美絕倫的名瓷。
青花
始自元朝的「青花」,是以氧化鈷在白瓷胎上描繪後,罩上一層透明釉,氧化鈷便在高熱下呈現藍色。製作的技術在元朝開始成熟,明朝更以之為瓷器的主流,清朝的康熙年代達到顛峰。古式的蓋碗,以製作古瓷的技術精製,並逐字把心經完整書上。心經全名為(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),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,漢文譯本共260字。
斗彩
在已經燒製成的青花瓷上以色彩艷麗的顏料畫上花紋圖樣,完成後再放到窯內燒製,這種工藝就是青花鬥彩,由於必需經殲兩次的窯池燒製,所以陶瓷師需要有非常卓越的技術和經驗才可製成。
胭脂紅
「胭脂紅」的色調是粉紅帶紫,以金熔入釉內來著色,因此也稱為「金紅」, 是康熙年代從荷蘭引進,故也稱「洋紅」。由於技術要求甚高,直至雍正後期方能做到製作自如的地步。